切尔诺贝利:30年后
分类:纪录片 地区:英国,德国年份:2016
主演:DwightD.Eisenhower,SergeyKondratenko,VladimirUsat..
导演:DanielBaar,MatthiasHambsch
更新:2023-09-26 22:53
简介: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切尔诺贝..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震事故,此次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如今距离事故的发生已经过去了30年,切尔诺贝利事件似乎依然没有得到平息,被迫流离失所的当地居民,受到核辐射感染的搜救队员们,出现裂缝的防护罩,这些无一不在提醒人们对核能应该理性应用。然而,世界上的核电站依旧越来越多,每年产生大量无法处理的放射性废料成为了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有技术只支持暂时存放这些核废料40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的“石棺”也仅仅能使用100年没有太多quot;30年后quot;的新信息,更多篇幅还是讲1986年的事故,然后讲而今可能有二次泄露所以制造石棺进行防护,同时也聊到了核原料的销毁和存放问题(以德国阿斯的核原料泄露说起)然后我在想,渲染居民生活的变化是不是有点过度了,接受采访的那个男子说一点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城市(考虑到1986年时他才9岁,所以这种不愿离开的心情很值得玩味),现在生活被迫发生了变化而后来提到一对老头夫妇相信现在已经无污染,然后搬回来住,倒是个不知怎么置评的事实留意到一个小细节是,片子里提到当时疏散的居民到哪里都不受欢迎,这真是让人长叹一口气,不知道该说是谁的责任,不管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还是康德主义的角度撇开原子能的军事用途,单纯从民用角度,需要把核能放在整个能源体系来看,因为人类活动对于能源的消耗需求是巨大的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以前一个荷兰同学骄傲地跟我说,荷兰取暖都是电暖,从国家层面规定不允许像北京这样集体供暖(烧煤),而电力就来自风力啊什么的,哥们儿还带着点戏谑的味道:所以你看,荷兰就没有雾霾我当时保持微笑:第一,荷兰没什么重工业,第二,荷兰靠海而且风大,排霾能力也强,第三,荷兰人口少,能源使用需详情